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2022年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名单公布 诞生首位“

来源:青年探索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? ? 伴随奖项影响力“更上一层楼”,“科学探索奖”也得到多方热忱参与和支持。“科学探索奖”秘书处介绍,在今年奖项的提名、推荐、评审过程中,有超过900位各国院士,30多所著

?

?

伴随奖项影响力“更上一层楼”,“科学探索奖”也得到多方热忱参与和支持。“科学探索奖”秘书处介绍,在今年奖项的提名、推荐、评审过程中,有超过900位各国院士,3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。仅在提名推荐阶段,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、图灵奖、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。

多位奖项发起人表示:“‘科学探索奖'的评审完全基于对学术成就和创新能力作出判断,所以从一开始就对‘打招呼'采取零容忍的态度。谁‘打招呼',谁就‘出局'。我们希望用这种一票否决机制,使学术研究回归其初心本质。” 他们也倡议科学界同仁携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,弘扬科学家精神,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。

本届获奖人的“多元化”面貌,折射出中国基础科研的蓬勃发展和科研布局的不断优化:50位获奖人来自18个城市和地区,澳门、大连、沈阳、济南首次出现获奖人;自由申报的获奖人占比30%(15位),也创下新高。

?

?

?

谁“打招呼”谁“出局”——奖项评审务求风朗气清

?

?

?

作为目前中国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,“科学探索奖”运行四年,得到科学界、教育界广泛关注。奖项始终秉承“科学家说了算”的原则,评审务求客观公正、风朗气清。

2022年获奖人“含金量”十足,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的过人实力。其中90%(45人)有海外一流高校、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。另一方面,奖项评审“英雄不问出处”,获奖人中既有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获得者,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。50名获奖人有15位通过自由申报渠道产生,创下历年新高。

“今年‘科学探索奖'评审工作全过程严谨有序,对个别‘打招呼'的申请人进行了严肃处理。“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“科学探索奖”监督委员会主席钱颖一介绍说:“监督委员会再次提醒:申报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评审工作的独立、客观和公正,一经查实,即取消当年参评或获奖资格。”

鞭牛士报道 9月15日,第四届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名单正式揭晓,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,首位“90后”获奖人诞生,并评出首批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。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,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。

?

?

?

?

“科学探索奖”于2018年设立,由杨振宁、饶毅、施一公、潘建伟、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。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,四年来共评选出200位获奖人。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,奖项秉持“面向未来、奖励潜力、鼓励探索”的宗旨,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“无人区”,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。

“‘科学探索奖'今年开始增设医学科学领域,是因为我们和全国人民、全世界人民一样关注人类健康,也是因为我们坚信科学是未来人类健康改进的关键。希望支持一代又一代新的医学科学家,为建设‘健康中国'做出贡献。”首都医科大学校长、“科学探索奖”发起人饶毅表示。

?

?

此外,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在不断“升温”。今年香港地区有两名科学家获奖,澳门地区也诞生了首位获奖人。获奖人澳门大学教授麦沛然从事芯片研究,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。他表示:“澳门科学研究的起点不算高,但这几年得到国家方方面面的支持,又有和大湾区的频繁互动,进步速度很快。我们会在‘小而精'的方向上不断努力,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。”

“生命科学解答‘为什么',临床医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回答‘怎么办'。医师科学家从事以临床为导向和目标的科学研究,服务广大患者的现实需求。‘科学探索奖'正是激励我们,将最原创的、‘从0到1'的科学发现,以临床为出口不断为人民服务。”苏士成表示。

?

?

?

今年,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人来自18个城市和地区的35家不同机构,地域和机构分布都更广泛,其中16家机构首次有人获奖,西部省份获奖人数量有所提升,这些都是中国科技创新布局不断优化的写照。

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在得知获奖时刚熬过几个通宵,她从事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机制与预测研究,四川泸定6.8级地震后,她不断提供自己的灾害预测结果和受损房屋道路解译数据,服务震后救援的“黄金72小时”。“很高兴看到西部的获奖人不断增多,国家科研政策导向变化正在显出成效。西部的大发展,必然持续涌现出科学问题,我们身处第一线,就要不断解决问题,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。”

文章来源:《青年探索》 网址: http://www.qnts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8/1234.html



上一篇:2022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名单公布 诞生首位“90后
下一篇:英雄不问出处“科学探索奖”首位“90后”获奖人

青年探索投稿 | 青年探索编辑部| 青年探索版面费 | 青年探索论文发表 | 青年探索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青年探索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